Curves是專為女生量身設計的健身中心 減重.塑身.維持健康
目前分類:健康百寶箱 (204)
- Oct 22 Sun 2017 18:28
【運動營養防秋燥】白色食物利養肺
- Oct 21 Sat 2017 11:33
【週一愛自己】Curves運動,啟動一星期的活力閥
- Oct 14 Sat 2017 10:31
【女性疾病Out】骨質疏鬆的形成主因&預防保健
相關文章:【女性疾病Out】便秘-形成主因&預防保健!
2. 骨質疏鬆:
(1) 主要原因:
骨質疏鬆症原文Osteoporosis,意思是佈滿孔洞的骨骼。人體在正常老化的過程中,約從35歲起,骨質會漸漸流失,其速度因個人生活因素影響或快或慢,加快的話,就會形成骨質疏鬆症。無聲無息地,當骨頭的鈣質逐漸流失,使得內部骨質變為單薄,造成許多孔洞,呈現中空疏鬆的現象,若不小心跌倒,易有骨折現象;平日因骨質不佳,活動力亦會較一般人弱,肢體活動易痠痛或感到疲累。老人若有嚴重的骨鬆現象,平衡性差,很容易跌倒而長久臥床,引起血栓等併發症,不可不慎。
女性在30歲以後因荷爾蒙的關係,肌肉也會流失,過程中,若又缺乏運動(尤其是肌肉訓練)與營養保健,肌肉與骨質雙向流失,加速老化體衰的日子將更快來臨。
(2) 預防保健:
- 規律運動:希望擁有強韌的骨骼力,油壓式的重量訓練是最佳選項,透過擠壓肌肉,刺激骨骼細胞代謝,增加骨質密度,在我們還自認健康的時候,就可以開始存骨本,預防骨鬆。尤其是女性在更年期是骨質流失較快的階段,更年期後5∼10年,骨質的流失約2∼3%,在一生中,骨質的流失可高達45∼50%,切不可忽略重訓對骨骼健康的重要性。因為骨鬆有程度上的差別,較嚴重者、或老年人可依循醫師建議,從事適合的運動。
- 根據一些研究報告及事例,老年人適度重量訓練,對骨骼與肌肉均大有助益。另外,攝取維生素D及蛋白質則有助於幫助骨骼強韌,所以平日除了攝取含有維生素D的食物之外,應有適量的日曬時間,每天日照約10~15分鐘陽光,避開上午11點到下午3點。蛋白質攝取每天則由一般建議的建議量8克/公斤,增加至1.0-1.2克/公斤。
- 營養均衡:預防骨鬆,飲食需講究營養均衡,讓我們體內的各項機能得到充足的營養素,才能支撐身體運作。而骨鬆者,亦可多多攝取含有鈣質的食物,如:黑芝麻、紫菜、小魚干、蝦仁、吻仔魚、金針、白芝麻、海藻、豆類、木耳、杏仁、蛋黃、鮮奶、香菇、橄欖、油菜、蕃薯葉…等。
- Oct 05 Thu 2017 10:22
【週一愛自己】週日先備妥「寵」物,對明天產生期待感!
「寵」物? 是指運用週日晚上時間,為自己預備週一會用到、吃到特愛的物品或食物,讓自己對週一產生期待感。如:
- 備妥數項蔬果(切好,用保鮮盒裝好),再加一個水煮蛋、牛奶或豆漿、一些堅果。週一早上,就可以快速地為自己打一杯營養蔬果汁並攝取蛋白質,讓全身充滿陽光活力。
- 做一個愛心便當,當中有營養均衡又美味的食物,並切好水果盒,期待週一擁有一頓美好的午餐。
- 準備好一套舒適漂亮的運動服,期待週一到Curves當個健康美女。
- 除了公司必要的制服外,備妥週一上班要穿的最漂亮衣服,期待週一上班前,美美打扮一下,自信滿分。
相關文章:【週一愛自己】由轉動「意念」開始!
- Oct 04 Wed 2017 10:17
【女性疾病Out】便秘-形成主因&預防保健!
每個人都希望擁有健康的身體,健康的身體則源自於「健康的生活態度」,常見文明病百百種,產生的原因也有百百種,雖說防不勝防,但是只要能優化「架構健康身體」的基本因素,即與「預防勝於治療」的概念不謀而合。
我們列舉幾種女性較易上身的疾病及其預防保健的重點,供朋友們參考:
1. 便祕
- Oct 01 Sun 2017 16:32
【運動營養防秋燥】喝水學問大!
看見窗外的欒樹開始變顏色了嗎? 是的,秋天的腳步已漸漸靠近,也代表養生季來臨。
因為秋燥、秋涼最易傷肺,加上空氣品質不太好,稍有不慎就會引起呼吸道感染或感冒、咳嗽或乾咳無痰、免疫力下降、皮膚、嘴唇乾燥脫皮。女生們在這個時序中,要特別注意幾項養生重點,才能在秋季當個健康水美人唷!
首先,秋天屬於乾爽的季節,喝水補充身體水份,格外重要。
- Sep 28 Thu 2017 11:19
【腸保健康】如何選擇優質益生菌食品?
- Sep 21 Thu 2017 16:07
【腸保健康】吃益生菌要小心體重上升,真的嗎?
- Sep 14 Thu 2017 11:10
【腸保健康】便便的味道從何而來?
姊妹們在每天便便時是否有注意到,有時正常不太臭,有時卻特別臭,為什麼呢? 有幾個原因:
- 和腸道的好菌、壞菌失衡有關係。當腸道中的好菌減少、壞菌增加,會造成吃下的食物較容易發酵及腐化,加臭便便味道。
- 若經常吃過多的重口味食物(如臭豆腐)、高蛋白食物、大魚大肉等,腸道進行消化作用時,就會產生較多的阿摩尼亞,而造成便便較臭。
- 便便後沖水前,可觀察一下便便顏色(若顏色較黑,小心是否有出血問題);軟便、有異味、腹痛等症狀,應就醫診療是否為慢性腸胃炎,或有需要進一步檢查腸道異狀。
平常可適量飲用益生菌食品以增加腸道好菌,同時,可調整為較輕淡的飲食方式。若狀況長久未改善,應就醫檢查,以確保腸道處於健康狀態。
- Sep 07 Thu 2017 16:02
【腸保健康】如何預防惱人的便袐呢?
妳的排便狀況正常嗎? 依照臨床醫學對便祕的定義是:「每人排便頻率不同,一般情況是有些人1~2天排便1次、有人則是1天數次,以成人來說,若一週少於3次、且症狀持續6個月以上,即被定義為便祕。」
預防便祕的方法如下,建議多方進行:
- 可按照「國民健康署」建議的每日蔬果量,以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並且注意營養均衡,以幫助排便順暢。
- 每天要喝足水份,依個人活動量增減,一般為2,000cc /天。溫開水佳。
- 少坐多動,促進腸胃蠕動消化。
- 避免吃太多容易導致便祕的食物;另外,若不規律用餐,也容易引起便祕。
- 平常生活工作壓力大、較容易情緒緊張、或有自律神經失調症狀的人,也易導致便祕,可藉由規律運動紓壓及促進腸胃蠕動,是一舉數得的方式。
- 若便祕期間過長,應就醫檢查治療。
- Aug 30 Wed 2017 15:19
【健身迷思知多少】感冒了,加強健身才會好得快?
- Aug 25 Fri 2017 15:15
【健身迷思知多少】運動會變健康,所以經常熬夜沒關係?
- Aug 18 Fri 2017 14:10
【運動好時機】黃金30分鐘~存骨本!
- Aug 01 Tue 2017 11:18
【優質蛋白大PK】喝豆漿好健康,但妳喝對了嗎?
早餐喜歡來杯香醇的黃豆漿嗎? 還是妳喜歡黑豆漿? 鹹豆漿?
先來說說,豆漿對身體的好處,再了解不同豆漿的熱量,為早餐做出更好的選擇。
- 黃豆營養價值高:
黃豆富含蛋白質、鈣、磷、鐵、鋅等幾十種礦物質以及維他命A、B等多種維生素;另含有皂素、異黃酮、卵磷脂等,能保護及修復細胞結構,具備防癌健腦的保健元素,降低大腸癌的風險,且有助於增加學習力、記憶力、專注力。黃豆富含大豆纖維,可增加飽足感,有助整腸排便。而其中的色胺酸,是合成血清素的重要元素,可幫助放鬆情緒、促進好心情。
- Jul 25 Tue 2017 12:58
【益菌小百科】腸道小宇宙維持平衡就靠它—益生菌! (IV)
- Jul 19 Wed 2017 15:34
【益菌小百科】腸道小宇宙維持平衡就靠它—益生菌! (III)
- Jul 12 Wed 2017 15:31
【增肌好夥伴】乳清蛋白,優化身體一把罩! (II)
(三)具控制血壓的作用:
高血壓的形成與生活型態、飲食習慣息息相關,平時應依醫師指示用藥、勿隨意自行停藥,規律運動、抒壓、飲食低鈉低脂則是必要的。另外,因為乳清蛋白中含有一種ACE-inhibiting的胜肽,據研究顯示,能協助擴張血管、控制血壓!!
- Jul 11 Tue 2017 12:45
【益菌小百科】腸道小宇宙維持平衡就靠它—益生菌! (II)
相關文章:【益菌小百科】腸道小宇宙維持平衡就靠它—益生菌! (I)
在眾多益生菌種之中,有8種對人體特好的菌種,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:
1. 嗜酸乳桿菌(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)
- Jul 03 Mon 2017 15:18
【益菌小百科】腸道小宇宙維持平衡就靠它—益生菌! (I)
經常在電視飲品廣告中看到「益生菌」3個字,究竟什麼是「益生菌」呢?
簡單說,在我們的腸道中,藏有100兆菌,稱為「腸道共生菌」,主要是保護腸道不受外來病菌侵襲。在這麼多菌之中,約有20%的壞菌、60%的中間菌,還有20%的好菌,這些好菌就是「益生菌」。
而「中間菌」可以比喻為「牆頭草」,當我們不愛惜身體(生活坐息不正常、壓力大、缺乏運動、愛熬夜、亂吃…)中間菌就會往壞菌靠攏,產生肥胖、便秘、口臭、過敏、免疫力變差、慢性病…等大大小小的毛病;反過來說,當我們善待身體(生活坐息正常、規律運動、飲食均衡、以運動抒壓…),中間菌也會往好菌靠攏,再加上適度補充相關營養品,讓益生菌愈來愈多,腸道更健康,身體有良好的循環,許多毛病不藥而癒。
- Jun 13 Tue 2017 17:30
【肌肉量up up】肥胖並非必然,只要肌肉不要贅肉! (II)
肌肉量增加,初期在體脂計上的數字不會太明顯,甚至體重有「些許增加」的現象,但是身體卻有緊實感。這表示訓練已開始有成果,因為:在相同重量下,脂肪的體積是肌肉的4~5倍,也就是肌肉比脂肪重,體積卻比脂肪小。所以,此時在體重計上的體重些許上升,是肌肉開始增加、脂肪開始減少的跡象,只要「持續」下去,肌肉愈多、燃脂效率就愈高,結果就是「肌增脂減」,贅肉愈來愈少,達到體重下降的目的。
另外,肌肉的好麻吉「蛋白質」是不可或缺的營養素。正常飲食中,部份食物含有蛋白質,但是在一天中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,可能得吃下很多食物,又擔心攝取過多的熱量。正確的方法是,正常且均衡的進食,另外,再補充優質蛋白質,如乳清蛋白。
在重訓時,讓肌肉負重的反覆收縮來對肌肉造成細微的撕損、撕裂組織,待組織修補、復原之後,可以逐漸適應負荷的重量,強化肌力。而這個過程裡最重要的一環就是「修補、復原」,蛋白質恰好就是在執行最重要的工作。我們在運動後30分鐘內攝取蛋白質(乳清蛋白或豆漿),可為肌肉增加養份,加速修補與復原肌肉,使肌肉更強韌。